家史明鉴:论"修路者"的商道哲学

罗玫··

午后聆听母亲讲述家族往事:祖父早年创业时,总要先勘测石材资源,亲自铺设运输通道,而后才与大爷爷分头开拓市场、组建匠人团队。这段尘封的商海往事,恰似一记晨钟叩击心扉——今人创业,是否更需深谙"先修路"的底层逻辑?

所谓"修路",实乃构建商业生态的根基工程。祖父辈深谙此道,他们以脚步丈量矿脉走向,用扁担搭建运输网络,这看似笨拙的原始积累,实则是打通产业命脉的关键。当同行在计较蝇头小利时,修路者已在绘制完整的商业版图;当对手争夺现有资源时,开路先锋早已开辟新的价值洼地。

商道精髓尽在"路"中:既是物理通道,更是人脉网络;既是运输动脉,更是信息桥梁。祖父当年携大爷爷分赴南北,一人深耕生产端,培育匠人集群;一人开拓销售网,编织商贾脉络。这种双轨并行的智慧,恰如《考工记》所言:"审曲面势,以饬五材",将资源禀赋与人力资本熔铸为商业通途。

今人重读《三国演义》"谋事在人,成事在天"的警句,当有更深体悟。祖父辈的"修路"哲学,既强调事在人为的开拓精神——石材不会自寻出路,商机不会从天而降;更暗合顺势而为的经营智慧——依山势开凿路径,顺水脉架设桥梁。这种刚柔并济的商道,恰如太极阴阳,将人的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完美交融。

站在新时代的路口,我辈更需参透"修路"真谛:世间万物皆可商谈,价格不过是浮动的标尺,真正的价值在于构建可持续的交易生态。当我们将视线从即时利益转向长远布局,从零和博弈转向价值共创,那条隐形的商道自然会在脚下延伸,通往更辽阔的天地。

【文言今释】明人罗贯中在《三国演义》第一百三回警世之言"谋事在人,成事在天",非谓听天由命,实乃告诫世人:既要如诸葛武侯"鞠躬尽瘁"般竭力而为,亦需似司马仲达"善守待时"般顺势而动。这种东方智慧,恰与当代商业的生态思维不谋而合。

标签:心情职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