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大学》・物有:洞明本末终始,趋近大道之途
在《大学》深邃的智慧语境里,“物有本末,事有终始,知所先后,则近道矣” 这寥寥数语,蕴含着洞悉万物规律与趋近大道的关键密钥。 所谓 “本末”,并非简单的概念区分,而是有着深刻的内涵。“明德”,作为人内在的光明德性,是一切的根本,它犹如大树的根基,滋养着个体的成长与发展;而 “新民”,即推己及人,使他人弃旧图新、去恶为善,是基于 “明德” 而衍生出的外在行为,可视为 “末”。本末之间,存在着根源与延展的紧密联系,深刻揭示了事物存在的内在道理。 “终始” 同样有着特定的指向。“知止”,意味着明确目标,知晓 “至善” 之所在,这是一切行动的起始点,如同旅程的起点,为后续的行动奠定方向。而 “能得”,即经过一系列的修养过程,最终有所收获,趋近于 “至善”,标志着一个阶段性的完成,可视为 “终”。“终始” 之间,清晰呈现出事物发展的动态规律。 世间万物,皆有其根源与派生的关系,就像大树由根而生枝干、枝叶;万事万物,也都有其起因和结果的逻辑,如同种子生根发芽、开花结果。当我们能够明晰这其中的轻重缓急、先后顺序,就如同在纷繁复杂的人生迷宫中找到了正确的路径,已然离 “道” 不远。 “本末” 所揭示的事物存在之理,与 “终始” 所呈现的事物发展规律,相互交织,紧密相连。正如 “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” 所表达的,只有先掌握了事物的根本与发展规律,才能更好地达成目标。本句看似言简意赅,实则核心要义深远,它以 “知所先后” 为关键枢纽,深刻阐释了 “知止而后有定,定而后能静…… 能得” 这一循序渐进的修养过程,为我们理解和践行《大学》之道提供了重要的指引。
标签:心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