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经济基础看创新活动的制约因素与认知偏差

罗玫··

从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而言,经济基础对创新活动有着不容忽视的制约作用。当个体长时间深陷生存资源极度匮乏的境地时,其认知带宽会持续被基本生存需求所占据。在行为经济学领域,这一现象被形象地称作 “稀缺思维陷阱”。历史数据为我们提供了有力的佐证,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 2019 年年报显示,在近现代重大发明创造的众多产出者中,出身于贫困线以下家庭的比例仅为 12% 。

步入当代社会,创新门槛正以指数级的态势不断攀升。知识资本的积累,绝非一蹴而就,而是需要教育投资、实验设备以及试错成本等多方面形成系统性的支持。哈佛大学创新实验室的研究成果表明,在 2010 - 2020 这十年间,硅谷科技创业者的平均启动资金已高达 42 万美元。如此高昂的资金需求,客观上构建起了一道难以逾越的资源壁垒。 值得我们高度警惕的是,在成功叙事的背后,隐藏着错综复杂的资源分配机制。斯坦福大学社会心理学系的研究证实,在媒体所构建的 “白手起家” 叙事案例里,竟有 78% 存在未被公众知晓的隐性资源支持。这种认知偏差极有可能致使劳动者价值评估体系发生扭曲,进而对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产生负面影响。